您现在的位置是:时尚 >>正文
从“乞巧节”到“中式情人节” 看七夕文化的古今嬗变
时尚5人已围观
简介七夕也称作“女儿节”,自有一种婉约、浪漫的气质。除了源自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七夕不只“有情”,还有乞巧、晒书,女拜织女、男拜魁星等充满期待的祈愿仪式。作 ...
七夕也称作“女儿节”,乞巧节自有一种婉约、中式浪漫的情人气质。除了源自牛郎织女的夕文爱情故事,七夕不只“有情”,古今还有乞巧、嬗变晒书,乞巧节女拜织女、中式男拜魁星等充满期待的情人祈愿仪式。作为2006年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夕文传统节日,千百年来“七夕”既承载了传统文化对天地星辰的古今哲学崇拜、又饱含了人们对生活情感的嬗变不懈追求。
从古至今,乞巧节七夕的中式民俗活动都是丰富多元的。有充满神奇色彩的情人,相传在七夕当夜待在葡萄架下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的悄悄话;有针对性较强的祈愿习俗,如穿针乞巧、喜蛛应巧;还有拜织女、魁星星辰以期圆满愿望的……这些带有仪式感的民俗传统延续古老的文脉,讲述着成人世界的不老童话。
浪漫七夕不只有情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描述,这是文献中最早关于“乞巧”的记载。随着时代发展,穿针乞巧、投针验巧、拜织女、吃巧果、接露水等习俗渐渐丰富了“乞巧”的形式和内容。
相较于崇尚“金榜题名”“衣锦还乡”的男子而言,“巧”是古代女子能安身立命的基础技能,也是贤惠能干、持家有道的代表。神话中的织女正是此中翘楚,作为天上的仙女,人们拜织女祈求获得相应的技能加持,正是勤劳的人们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除了乞巧,跟牛郎织女有关的“感情”线也是七夕一个重要的主题。“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受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影响,自古以来有关七夕的诗词,一字一句总关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从惊鸿一瞥到两情相悦,再到情感日常,古人有关“感情”的智慧总有一种了悟的洒脱,稠浓而不粘腻。
七夕文化的古今嬗变
从传统乡土社会发展至现代城市化,“心灵手巧”是美德但并不是唯一评判女性优秀的标准,女子与男子一样在社会中自食其力,通过努力获得认可。 “乞巧”的社会功能逐渐弱化,更具有一种象征意义,这时七夕的爱情元素被无限放大。
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节日的普及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全球发展的文化产物,也成为了现代人生活的日常。相对于被商家等各种因素推波助澜的西方情人节,七夕也渐渐适应了现代人的生活口味和节奏,被潜移默化地打上了“中式情人节”的标签。
传统文化的延续发展需要活化的生活基础。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七夕的文化内涵在文化交流、社会发展变迁的脚步中发生嬗变既无可厚非又在情理之中。
大数据看七夕传统文化正在回归
据京东大数据显示,七夕前一周,相关搜索环比增长280%,其中最多搜索的是“礼物”“巧克力”“送男/女友”等。《深圳新闻网》报道,在七夕之际,带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翡翠类珠宝最受欢迎,销售额同比增长53%,同时带动的还有水晶玛瑙、珍珠、和田玉等,均有4成-5成的增长。在一家收藏平台售卖翡翠饰品的直播间,更有藏友直接点名购买饰品是为了赶在七夕节当天送老婆。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节日更是这样。传统七夕向“中式情人节”的过渡,是其发展的适应和尝试,在西方情人节的庞大声势下,“中式情人节”的兴起未尝不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归,七夕来了,你打算怎么过呢?
(实习生索佳惠对本文亦有贡献)
Tags:
相关文章
丁玲芳:做好矛盾“解铃人” 巧解群众“千千结”
时尚在合肥,有一支队伍叫“合肥大姐”。她们穿街走巷、走村入户,投身于关爱妇女儿童、纠纷调解、扶危助困、文明创建等活动中,在群众身边时刻回应需求,聚小家大爱展现家国情怀,以志愿服务续写“雷锋日记”。即日起, ...
【时尚】
阅读更多群舒与淮系文化渊源关系研究
时尚华南师范大学张萍群舒为西周至春秋时期活跃于安徽江淮地区的偃姓方国集团,是江淮地区族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群舒的来源问题是江淮地区先秦民族史、南北方民族关系史的重要问题。学界关于群舒的来源的研究多基于历史文 ...
【时尚】
阅读更多西河古镇——流淌在时光河流里的村落
时尚西河古镇,即西河村(又称西河老街),坐落于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红杨镇。古镇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因位于青弋江西岸,故名曰“西河”,距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2014年西河古镇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尽 ...
【时尚】
阅读更多